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家庭教育 > 幼教天地

如何进行正面管教·规则篇:与孩子一起制订,和善而坚定地遵守

2023-07-15 19:02:06 来源: 妇女生活 作者:胡运玲

  主持人语:上期我们谈了正面管教的态度问题,这期我们来聊聊正面管教的规则。俗话说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,正面管教也有一套独特的规则来支撑。那么,正面管教的规则是什么样的?又该如何制订并落实呢?

  正面管教的规则有何特点?

  正面管教所遵循的规则,与其他常见管教方式的规则相比,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。

  1. 长期有效,不可随意更改衡量一条规则好不好,简·尼尔森提出的标准是,看这条规则“是否长期有效”。只有长期有效的规则,才能持续引领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,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
  很多家长给孩子制订规则很随意,想起一出是一出,过后又不能坚持,对孩子有违规则的要求轻易答应。这就让规则缺乏长期效力,变得可有可无。

  正面管教的规则大都长期有效,长期执行,不可随意更改。

  2. 以平等、尊重、合作为基础,以鼓励、激励为手段,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目的不少家长给孩子制订规则,会附带各种惩罚措施。简·尼尔森认为,以惩罚来迫使孩子遵守规则,会造成4种危害,即愤恨、报复、反叛、退缩,不利于亲子关系和谐,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。而且惩罚仅能让规则短暂有效,长远看弊大于利。

  正面管教则不同,其规则的制订是在平等、尊重、合作的基础上,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;实施过程中,以鼓励、激励为手段,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,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遵守,目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,一步步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。

  3. 帮助家长赢得孩子,而不是战胜孩子

  普通的家教规则是帮助家长“赢”孩子,正面管教的规则是帮助家长“赢得”孩子。一字之差,效果截然不同。

  所谓“赢”孩子,就是战胜孩子—规则是家长的武器,帮助家长对付孩子,孩子成了敌人,最终被家长借助规则打败。而“赢得”孩子则不同—家长和孩子不是敌我关系,而是共同体;家长借助规则帮助孩子做得更好,规则不是用来对付孩子的武器,而是帮助孩子成长的跳板。

  4. 善意地对孩子表示理解、同情与安抚,而不是羞辱、挖苦孩子

  孩子违反了规则,家长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未卜先知或幸灾乐祸:“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不行!”“谁让你不听我的?”“活该!”而在正面管教中,当孩子违反了规则,家长尊重孩子,不说挖苦的话,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与孩子正面沟通,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与同情,安抚孩子的情绪并引导孩子解决问题。

  正面管教的规则应如何制订?

  我们大致清楚了正面管教规则的特点。那么,又该如何制订正面管教的规则呢?以下意见谨供参考。

  1.让孩子参与

  简·尼尔森认为,孩子更愿意遵守他们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。因此,正面管教的规则一定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。

  简·尼尔森建议,以家庭会议的形式,邀请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。可以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召开家庭会议,比如每周六的晚上,以最近遇到的问题为会议主题,让大家发表看法,最终达成一致意见,形成规则。

  孩子参与制订了规则,在执行中若遇到问题,会更愿意承担责任,而不是将责任推给家长。

  简·尼尔森还建议,规则要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产生。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,可以放到下次家庭会议上再议。这样就多出一个冷静期和想出新主意的时间。最好不要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,让少数服从多数,以避免少数派对规则不服。全票通过的规则才是最好的。

  2.规则+特权

  家长在制订规则时,可以在规则的基础上为孩子附加一项特权,以激励孩子自我约束。

  举个例子,家长规定了不许说脏话,但孩子有时觉得好玩,在幼儿园听到别的小朋友说脏话,回到家也说。家长屡次纠正孩子,但效果不佳。这种情况下,不妨给规则附加一项特权,让孩子监督一家人,大家都不准说脏话—有时家长也无法保证自己不说脏话,比如特别生气的时候可能不由自主地爆粗口。如此一来,孩子既是这个规则的遵守人,又是执行规则的监督人。孩子在监督全家人的基础上,肯定会自我约束不说脏话。

  这就是简·尼尔森提到的“特权=责任”:额外赋予孩子特权,就等于让孩子站在了规则一边,成了规则的捍卫者,孩子自然就对自己要求更高了。

  3.关注问题的解决,而不只是限制

  简·尼尔森的另一个理念就是家长要多关注问题的解决,而不只是通过规则来限制孩子。

  很多家长制订规则时,习惯于不准孩子怎样怎样。正面管教的理念却是“让孩子知道他可以怎么做”。前者只是限制,后者却是具体的行为指导,直接解决了问题。

  比如有的家长恨不能通过规则把孩子的手、脚、嘴都控制起来,这不让干,那不允许。正面管教的规则,则是以“可以做……”的形式呈现,把孩子需要怎么做都列出来,让孩子有章可循。

  4.耐心陪孩子“养成”行为规则

  规则不是只能通过语言、文字的形式来制订,也可以通过陪伴,跟孩子一起通过行为来“养成”。因为有些行为规则,不是一句话说说孩子就能做到,需要在家长较长时间的陪伴、指导下,一步步养成习惯,进而形成规则。

  简·尼尔森以一位非常有耐心的妈妈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。这位妈妈花了数年时间教孩子养成了自己收拾床铺的习惯,最终形成了规则。刚开始,孩子3岁,什么都不会,她就耐心指导孩子如何把褶子弄平展。

  她特意买了带格子或条纹的床单,以便孩子能够顺着床沿把床单铺得横平竖直。3年后,孩子整理床铺的水平与成年人无异,也习惯了每天收拾床铺,符合了妈妈规定的每个人都要保持床铺整洁的家庭规则。

  对于这样需要一定技能才能遵守的规则,家长必须耐心陪伴孩子,用持续的行动来“养成”。

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规则?

  1.和善而坚定地遵守规则

  孩子都很聪明,有时会有意无意地试探规则,一旦得逞就会突破规则,让规则成为摆设。比如常见的乱扔玩具,相信很多家长都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要收拾。但孩子经常不按要求做,家长只好一边重申规则一边替孩子收拾,这样就守不住规则。

  对此,简·尼尔森说:“只要大人通过反复提醒或者通过替孩子解决问题,而不是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,将本应由孩子承担的责任揽过去,孩子就永远学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”

  正确的做法是,家长和善而坚定地遵守规则。比如有位妈妈,是这样做的:她和善地告诉孩子,如果他们不收拾玩具,她见一个就没收一个保管起来。如果孩子想要回玩具,就得连续一周收拾好自己的玩具,她才会归还。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,孩子们都能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了。

  在实施规则的过程中,这位妈妈没有气急败坏地对孩子吼叫,也没有妥协,只是铁了心,和善地坚守规则,跟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,使规则得以有效而长久地执行。

  对于坚守规则,家长一定要有耐心,不要奢望规则一实施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,要给孩子一段适应期,给规则一个显效的过程。

  2.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

  在正面管教规则的实施过程中,难免会遇到障碍,比如孩子表现出了将要违反规则的苗头。这时候,不妨用无言的信号来提醒孩子。

  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,家长用手捂住耳朵,表示等孩子不发脾气了才会听他好好说话;想对孩子表示安抚或鼓励时,把手放在胸口,表示“我爱你”;食指放在嘴边嘘一声,表示“不要大声”。这些无言的信号,提前跟孩子约定好,关键时刻用来提醒孩子,可以避免与孩子发生争吵,激化矛盾。特别是在公共场合,这个方法尤其管用。

  3.当孩子做了出格的事,运用推理后果来引导孩子

  承担责任

  当孩子违反规则,甚至出现不当行为时,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督促孩子遵守规则,修正错误呢?下面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能作出回答。

  一对调皮的小兄弟用橙子砸了邻居家的汽车,妈妈是这样处理的:

  先以友善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理解:“我知道你们这样做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开心的冒险。”

  然后她问了一个启发式的问题:“邻居看到他的车被砸了,会是什么感受?”两个孩子听了面露愧色。

  接着,她让孩子用同理心想一想:“如果别人往你的汽车上扔橙子,你俩会是什么感觉?”孩子们老实回答:“会很不乐意。”

  妈妈继续启发:“那你们想一想,现在能做些什么来弥补过失?”孩子们说不知道。

  妈妈鼓励道:“我相信你们都是解决问题的能手。

  如果别人用橙子砸了你们的车,他们怎么做你们才会感觉好一些?”孩子们说,希望对方道歉并把车擦干净。

  最终,两个孩子决定去向邻居道歉并将车擦干净。

  这位妈妈运用推理后果的方式,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想出弥补过失的方法并承担了责任。

  总之,想对孩子实施正面管教,一定要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,运用正面管教的规则。套用简·尼尔森的一句话:“让孩子参与制订规则,然后让规则说了算。

妇女生活杂志

阅读排行

Copyright©2023-2023 妇女生活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:豫ICP备2023006013号-1 版权为 妇女生活杂志社所有 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
联系我们 电话:0371—63581713 邮箱:fnshxdjz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