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家庭教育 > 心理诊所

考试总在简单题上失分,咋应对?

2023-12-02 10:47:29 来源: 现代家长 作者:

  有些高三学生解起难题来得心应手,却总在简单题上马失前蹄,是粗心大意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?是答题习惯不好还是心理压力过大?

  高三男生小夏是班里的尖子生,最近几次模拟考试发挥欠佳,成绩排名被挤出班里前10名。

  “我冤枉死了!”他气急败坏地说,“高难度的题我都解出来了,几乎没丢分,没想到却在填空题、判断题上栽了跟头。别小看3分5分的小题,加在一起比一道大题的分数还高!”

  像小夏这样的高三学生并不鲜见。考试,既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,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,看学生能否顶得住压力,稳定地发挥水平。许多学生在复习上下了很大功夫,却不注意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,结果偏偏在简单题上失分。具体来说,总在简单题上失分,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。

原因一,有的学生有轻敌思想,对简单题不够重视,有的学生甚至考试时先做分值高的题,美其名曰“抓大放小”

  解难题得心应手,却在做简单题时马失前蹄,这种奇怪的现象在高三学生中普遍存在。有的学生走出考场时觉得发挥完美,填空题、选择题按满分预估,试卷发下来大吃一惊,简单题错了那么多,而且错得那么离谱!

  高三学生普遍不重视简单题,因为难题分值高,解出来有成就感,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水平,所以解的时候比较细心、认真,对简单题则不够重视,以为唾手可得的小分不值得大动脑筋。这样一来,问题就出现了。

  有的学生做简单题,尤其是做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的填空题和选择题时不动笔计算,硬“看”出答案,结果很容易看走眼。

  要解决这个问题,其实不难,就是摆正心态,对待简单题不轻视、不盲目、不随意,要拿出“小题大做”的劲头,像解难题那样小心谨慎、一丝不苟地对待。

  建议经常针对简单题进行专项训练:将练习册上的填空题、判断题集中起来,在一定时间内尽量多地做,然后对答案,统计正确率。这样训练,可以帮助学生找到“题感”,也能提高熟练度。

原因二,审题不仔细,漏掉关键信息,看错条件,答题过程不规范

  答题前要先审题,这是从小学就开始训练的考试技能,高三学生却常常在这上面栽跟头。比如漏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、看错信息或数字、看错题目的要求和条件、在几何图形的运算中不注意单位、答题的过程不规范等,这些小错误都会导致失分。

  审题失误造成失分,究其原因,一是学生平时训练不够,二是出题者加大了审题难度。

  考试除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之外,还考查学生的做题心态、方式、习惯等,这些都会对成绩产生影响。当两个学生基础差不多时,考试拼的就是细节。所以,高三学生要及时给自己补上这一课,平时加强训练,考试时不断提醒自己认真审题,提取相关信息,注意细微变化,挖掘题干关键字词、语句,寻找解题的突破口,找准题眼再下笔。

  考试中遇到“熟题”时,学生要告诫自己:其中可能有陷阱!审题时一定要字斟句酌,切不可掉以轻心、随意作答。我的建议是,每道题至少要审题两遍,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、内在联系,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,第二遍要体会出题者想考查什么知识点。

原因三,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,对知识点理解得不深刻、掌握得不到位

  有的学生一出考场就恍然大悟:“哎呀,我做错了一道填空题!我明明会做的啊!”

  许多学生将这样的失分归因为粗心大意,因为这样的题的确很简单,重做一次,一定不会失分。但归根结底,还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造成的,因为简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,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、不准确,做简单题就很容易出错。

  比如,有些简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概念、公式、定理的掌握情况。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、公式没记住、定理不会用,即使题目的难度不大,学生也会失分。有些简单题考查的知识点正好是学生的知识漏洞或者易错点,不管简单题看上去有多简单,学生都容易出错。

  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,复习时,学生要做到以课本为本,回归课本,吃透课本。要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、基本规律、基本公式、基本实验进行梳理,理清脉络,寻找规律,对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点以及关键点(要点、重点、难点)进行分解,按规律重新组合,形成知识网络,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、灵活运用的目的。

 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,需要长时间锲而不舍地努力,但要过简单题这一关,非这样做不可。

原因四,心理压力过大,出现“目的颤抖”,导致考场发挥失常

  心理素质不过关也会导致学生在简单题上失分。学生,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拔尖儿的学生,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,于是心理压力过大,出现低级错误。

  其实,考试怯场是正常的心理现象。庄子讲过一个故事,揭示了这一心理秘密: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,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,而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,则大失水准。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“外重者内拙”,意思是说,做事过度用力、意念过度集中,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。

  现代心理学则称之为“目的颤抖”,意思是说,裁缝太想把衣服缝好,手会颤抖;运动员太想把球踢进球门,脚会颤抖;演讲者太想表现好,声音会颤抖……

  尽管这属于正常现象,但高三学生要有意识地克服它,否则在高考的考场上难免要饮恨。

  平时训练的心法是:考试前或考试中不考虑结果,只把考试当成查缺补漏的机会,不去想分数、名次,以及家长、老师、同学如何看自己,更不要把考试跟自己的前途直接挂钩。解题时要放松心情,不妨把它看成一次作业,认真完成即可。这样一来,就不会犯至少会少犯那种低级错误。

 

 

语文考试如何抓分?
且看一个过来人的做法

     
 考前熟悉模板,考时按要点回答

  我儿子的学习成绩曾经很差,被我有针对性地辅导后,有了大幅提高。结果,他中考逆袭,高考顺利,惹得周围家长纷纷询问我们有何教子秘诀。

  说实话,当初,儿子的真实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,我只是把一些应试技巧教给了他——考前熟悉模板,考时按要点答。结果抓住了得分要点,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升。而好成绩又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,让他下次考试成绩更好。学习步入良性循环后,儿子苦学加巧学,顺利考取名校。

  下面,我就把自己当初辅导儿子学习语文的一些实用经验告诉大家,供参考。

       我把儿子当年的语文试卷全翻出来看了一遍,主要看扣分点

  儿子的功课,原来一直由他妈妈辅导。别的功课都好说,唯独语文,无论他妈妈怎么辅导,成绩就是上不去。到了初三最后一学期,她无奈地将儿子的语文转手给我辅导。结果,我花了两个月时间,让儿子的语文成绩有了较大提高。她很惊诧,差点把我神化。实话实说,儿子的语文水平其实并无实质性提高,我只是帮他增强了应试能力而已。

  儿子上小学时非常爱看书,肚里有货,虽然没学霸那么多,但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也够了。

  我接手儿子的语文辅导后,把他当年的语文试卷全翻出来看了一遍,主要看扣分点。看完之后,我对他的错误主要出在哪儿,心里有了数。

  之前,孩子的妈妈辅导孩子语文,用的是题海战术。现代文阅读、文言文阅读、专题训练,一本本地做,对孩子的错误一个一个纠正。可对一个佛系孩子来说,无论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多少次,下次他还会在这个地方跌倒,他根本不知道有意识地规避同类错误。因为学的科目太多,每天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涌入脑海。他的错,在你看来一目了然,在他看来并不显眼。就算犯了10次同样的错,他都觉得自己是第一次。你痛心疾首地说:“错了,又错了,无数回了!”他瞟你一眼:“有这么夸张吗?”所以,学语文用题海战术,没什么用。

       有的题目有三问,他答完一问,看空格填满了,就不管后两问了,他甚至不知道语文也是有得分点的

  现在,既然换我辅导儿子语文,我自然要避免孩子妈妈犯过的错误。我摈弃了题海战术,找核心、抓关键,先熟悉语文试题的各种题型,然后针对每种题型该怎么应答,列出答题模板,让儿子背熟并形成条件反射。

  阅读理解,在我辅导之前,儿子从来没有认真地分析过题义,题目要求回答什么,考点在哪儿,出题意图是什么,一概不知。有的题目明明有三问,他答完一问,看空格填满了,就不管后两问了,他甚至不知道语文也是有得分点的。比如,古诗词的阅读理解,对两句诗进行赏析。平时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,但试卷上想拿高分就必须注意答题的方法和步骤,模板如下:这两句诗,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,描写了什么事情、画面或意境,表达了什么心情,蕴含了什么感情、志向、情操,或者揭示了什么道理。对照这个标准,没说修辞手法,扣一分;没说描写了什么事情、画面或意境,扣一分;没说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,扣一分;没说蕴含了什么感情、志向、情操,扣一分。这道4分题,我儿子的试卷写得满满当当,却只得了一分。就是说,别看他答了那么多,却只答上了一个得分点。

  对初中生来说,考这道题的目的,不是让你挖掘这首诗的独特审美,恰恰相反,它要的是大众情感或大众认同。针对边塞诗、山水诗、田园诗、羁旅诗、怀古诗等各类型,都有一套标准答案在等着你。只要你把得分要点答出来,就能得分。

  如果孩子考前熟知这些,考试时只要判断考卷上的诗是什么类型的,然后照要点答,分数自然不低。当然,如果完全理解了这首诗,会答得更精准一些。不过,不理解也没关系,按要点答,4分题至少能得3分。

  中学语文教学,学的是大众审美,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共性,所以才有标准答案。这个阶段,不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只需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哈姆雷特。其实,这也是为了统一青少年的价值观,只有在现阶段明白了多数人心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子,以后才有可能出奇创新,挖掘出一个崭新的哈姆雷特。

       中考前最后两个月,除学校发的试卷外,我不让儿子再做作业,只要求他把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背熟,熟到不管我抽哪种题型提问,他都能对答如流

  除了阅读理解,儿子在这类题上丢分也较多:请问,诗中加点字词是什么意思?

  回答这类型题,如果直接说出此字词的意思,那就只能得1分。它的答题模板是:先解释字词的本意(1分),再说出这个字词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(1分),然后分析这句诗是什么意思(1分),最后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(1分)。

  你也许会说,这不是答非所问吗?可人家一道4分题,答案设计的就是这4个得分点,少答一点,少得1分。

  文言文算是儿子的强项,可他依然得不到分。

  儿子上小学时,我曾与他共同朗读《三国演义》。为什么要共同朗读呢?因为当时他无论如何不想读这么厚的书,于是我与他约定,每天我读一段他读一段,我们共同朗读。我朗读的时候,要求他用手指读,不用出声。因为他若不指读,我怕他根本不知道我读的是什么。

  作家贾平凹说,他写作之初,朗读过大量的明清笔记小说,由此形成了自己简约、平实、生动的文风。受此启发,我带儿子朗读古白话文。虽然这小子没从中汲取精华,形成自己的文风,但在阅读古文时,其理解力还是比一般同学稍强一些。可即便如此,他的文言文阅读还是得不了分:虚词实词的应用及解释,做过很多题,依然丢分;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,也丢分丢得厉害。

  为让儿子不再丢分,我要求他熟背文言文中常用虚词和实词的若干用法和意义。熟到什么程度呢?熟到只要看到这个词,脑海里马上就能浮现出它的N种用法和意义,再与考题一对比,就知道该选择哪一种了。至于如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,也有技巧:每一个字都要翻译,省略的意思也要表达出来,还要做到信、达、雅。

  中考前最后两个月,除学校发的试卷外,我不让儿子再做作业,只要求他把各种题型的答题模板背熟,熟到不管我抽哪种题型提问,他都能对答如流。

  当时,老婆很着急,认为不进行题目训练,提高儿子的成绩就无从谈起。我拍胸脯保证:只要她确保儿子的其他科目,语文绝不拉后腿。

  着急的还有儿子。这种背诵太难了,这不是背文章,而是背一条条的答题规则,以及文言文某些字词的词义和例句,上下文无关连。这对学习一贯有些散漫的儿子来说,太具挑战性了。但是如果不牢记这些,答题就可能偏离方向,所以我每天都盯着儿子,清晨30分钟,先背新内容,再复习旧内容,天天有规划,次次不含糊。

  就这样反复背记了一个多月,儿子总算差不多都记住了。最后两个月,一模、二模、三模,他的语文成绩次次有提高。

       别要求孩子作文拿满分。如有余勇,不如让孩子追求其他科目的满分

 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比不小,不容轻视。如何在作文上抓分呢?我没有好的经验,觉得对付作文,只有套题,而套题也有技巧。儿子中考那年,我就猜中了作文题,因为事先让儿子背过一篇,所以中考时他的作文没有失分。

  有的家长认为套题太难,但对一个认真研究语文题型和题义的人来说,套题并不难,只要用心,就能做到。儿子高考,我也套中了题,结果儿子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。

  其实,即便套中了题,作文也很难拿满分。60分的作文,儿子能拿50分,我就很满意了。可有些家长希望孩子的作文拿满分,不得不说,这种要求实在是太高了。其实,家长有所不知,满分作文最无趣。会写满分作文的人,以后绝对不会从事文学创作,就像中国古代的状元,很少成为家喻户晓的诗词大家一样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太会写满分作文了,一提笔,满满都是套路。所以,我建议家长,别要求孩子作文拿满分。如有余勇,不如让孩子追求其他科目的满分。不但作文不要拿满分,就是整体的语文成绩都别追求太高的分数,一是语文追高分,太浪费时间;二是付出太大,容易把人学蠢。

  中学语文之所以制订标准答案,是为了让莘莘学子的情感和逻辑趋同,形成民族大众情感。孩子的语文拿高分,说明他拥有大众情感和逻辑。但真正的汉语学习,应该是创新,是不同,一旦为了追高分把语文学死了,就很难找回最初的性情。

  儿子高考那年,我把市面上近十种作文素材书都买回家,然后把里面我觉得不错的素材和段落找出来,让儿子抽时间背。觉得不错的题目,吃饭时拿出来与儿子讨论。

  事实上,很多家长只是为孩子做了一日三餐,对孩子的学业袖手旁观,还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。其实,如果你付出的只是隔岸观火的焦虑和不懂装懂的指手画脚,对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学子而言,不但无益,反而有害。

  不知道别人家怎么样,反正我家,自从儿子上中学后,老婆就没有了自我。整整6年,她硬生生地把自己整成了教育家。这6年,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儿子的学习助手。这6年,她的心思无时不刻不在儿子的学业上。我想,儿子之所以能逆袭,不是我们家长有能力,而是我们有耐力,我们愿意与孩子“同呼吸,共命运”,并且真的去做。

  总之,要想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,苦学是必要的,而掌握应试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可或缺。有这方面需求的家长,可以试试文中所说的方法。

妇女生活杂志

阅读排行

Copyright©2023-2023 妇女生活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:豫ICP备2023006013号-1 版权为 妇女生活杂志社所有 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
联系我们 电话:0371—63581713 邮箱:fnshxdjz@163.com